Saturday, October 18, 2008

明天~


明天有两个特别日子,第一个是废除内安法令大会,目前已经收集了311的团体联署,但是出席人数还是未知数,再加上今天政府又动用内安法令扣留一名社运分子,明天可能会很多人生气而出席,也有可能很多人害怕而缺席,但是我呼吁大家一定要出席,务必支持废除内安法令。

还有一个就是,明天是我的毕业礼,终于毕业了,不过这种形式化的东西,本来不要出席,但是最后还是屈服了。。。唉呀。。。。。。

所以,大家记得,明天不来我的毕业礼不用紧,但是一定要出席废除内安法令大会,早上9.30在隆雪华堂。。。

记得!!!!

Tuesday, October 14, 2008

真實體驗催生民主

候選學生
真實體驗催生民主

中国报報導:陳艾琳

我們常聽說大學是社會的縮影, 而大學校園選舉是否也意味著是國家選舉的縮影?
其實,作為國家未來主軸的現代大學生,
無論你有沒有當領袖的壯志雄心,
都可以參與這難能可貴的過程,
從中學會一種關心他人、關心社會的態度

大學校園選舉過程就像國家選舉的縮影,它提供了一個機會,讓大專生體驗民主精神和學習關心社會。

在提名日當天,候選人在提議人和附議人的陪同下,一起前往由學生事務處特別設立的櫃台,接受提名與競選。

積極參與,積極投票,共同打造理想中的大學校園!

10月,是大學校園選舉的重要季節,校園裡掛滿了學生理事會代表候選人的傳單、大字報和布條,整個校園的場面熱鬧沸騰。

什么是校園選舉?它是學生爭取校園民主的平台,是通過公平議會選出適合的學生代表,負責與校方溝通,表達學生想法及要求,並對學生權益事項提出意見,而且選民也有權向候選人針對福利及校園政策的制定,提出要求。

換言之,它如同全國選舉的縮影,是民主制度中無可取代的程序,過程從提名參選、演說拉票、全校投選、計票監督,到為同學“伸張正義”、“據理力爭”都是不可或缺的。

其實,校園選舉的目的,就是從數以萬計的大學生中,選出“學生代表”,進入學生最高團體“學生代表理事會”,成為學生的喉舌,表達學生的心聲。他們不只是關心大專生的福利,也維護大專生的權利,例如辦活動的權益等。

因此,校園選舉不是候選人專屬的舞台,而是整個校園的重頭戲!

對領袖型的學生來說,校園選舉是磨練領導才能、加強組織能力的平台;對一般學生來說,校園選舉則是讓他們對校園民主和對大專政策參與權的初體驗。
無論是哪種學生,無論他是否參與,校園選舉的經驗都能延伸到未來的生活,因為這本來就是一堂理論課之外的實務學習。

每當校園選舉期間,常會出現許多有關校園選舉不公正的新聞,如候選人被恐嚇、黑函、選舉制度不透明等,這讓意義非凡的選舉,矇上一層陰影……
盡管如此,作為“時代的眼睛,社會的良知”的大學生,卻不能因為覺得校園選舉的“政治化”而對它漠不關心,甚至全然避之。大家更應該通過參與其中,體現民主精神,共同打造一個理想校園!

【學生會】
學生會是代表學生向校方爭取學生權益與福利的(學生)最高團體,包括處理學生事務,如住宿、交通、膳食、校園活動等,學生會角色也包括針對國家政策與民生問題,提出意見和立場,並以實際行動參與決策與爭取過程。我國每一間國立大專和部分私立大專都有各自的學生會(﹡)。
﹡注:1975年政府修改大專法令之后,本地公立大專的學生會改為“學生理事會”(Majlis Perwakilan Pelajar�㹕ahasiswa, MPP�㹕PM)

【學生代表】
學生代表是由學生從一年一度的校園選舉中,一人一票投選出來。學生授權學生代表向校方爭取學生權益與福利,是學生的代言人兼領袖。學生代表可分為校園級和系院級,校園級的學生代表是由全校學生投選出來,而系院級的學生代表則是由該系院學生投選出來。前者猶如國會議員,后者則如州議員。

【大專法令】
“1971 年大學與大專學院法令”(Akta Universiti dan Kolej Universiti 1971,中文簡稱“大專法令”)通過,以管制大專生和高等學府,其中包括禁止大專生公開抗議和示威,以及管制任何違反政府的活動。大專法令于1975年修改,進一步禁止大專生在未獲得大學副校長的允許下,擔任職工會、政党和其他社會團體的任何職位,以及向媒體或外界發表任何言論或立場。

【學生自治】
在民主精神下,學生擁有自主權,自己處理本身的事務,同時也自我約束本身的行為舉止。

【投票】
在民主社會裡對于重大的決策,依公民意願,每人一票公平選出候選人或候選方案。
(摘錄自2005年《升學情報》第26期)

《輸贏不重要》

王澤欽
◆理大社會科學系畢業
◆學運現任組織秘書
◆理大前進陣線
◆06/07年度理大學生代表候選人

王澤欽:「大學生不要在大學裡隨波逐流,要好好認識整個校園。這是一個民主國家,大家應該積極參與討論。」

王澤欽指出,很多初進大學的學生往往被灌輸許多負面想法,如不鼓勵他們參與類似活動或組織等,造就他們害怕的心理。

當初他也不例外,本來想參與,或知道有些事是應該做的,卻因為害怕所以卻步。

“這些心情必須慢慢突破。很多東西本來是對的,卻被說得好像是錯的一樣。我曾經迷失在合理和合法之間,因為合理的事卻不一定合法。”

后來,他在害怕的情況下產生了憤怒,整個情緒的交錯,慢慢找到了突破。經過衡量,他不僅加入其中,還當了學生代表候選人。

“競選期間是滿壓力的,你必須站在台上面對台下三百多位學生,把自己的看法說出來;還要派傳單,告訴大家為什么你要競選等。

雖然如此,競選過程還是一個很好的經歷,他從中學了很多東西,也看到很多事情。以至最后,塑造今天的自己。

“其實那時候參選,還有搞這么多東西的最后目的並不是要贏。基本上,贏只是意味著多了一位學生代表;無論輸贏,我們要做的事情是一樣的,只要學校有問題,我們就會想辦法解決。”
澤欽認為,大學是用國家資源來建築的,其中包括了很多人民所交的稅務。如果大學生在大學裡只是讀書、只是使用人民的資源,卻沒有為人民做事,那怎么說得過去?

“來到大學,意味著比其他人幸運,因為可以繼續使用人民的資源受教育。所以,我們應該要一起幫忙解決社會問題,應該要參與學校政策和有關學生利益的事。”

《過程受益多》

李順發
◆馬大工商管理系畢業
◆前馬大華文學會主席
◆前馬大新青年協會培訓組組長
◆任職銀行營運執行員

李順發:「大學生應該要有獨立思考能力,除了課業外,也要關心周遭所發生的事,更要對這些事情有自己的看法。」

對于大專生不活躍于參與校園選舉的情況,有說是因為大專生不了解,所以就不投入。李順發則認為,主要原因是沒有一個能帶動的群體(如校方或學生),帶動大學生認識社會課題,所以一旦接觸少了,自然也就失去認識的機會。

“現在的學生,對整個校園活動和校園選舉的參與度很低,所以要鼓勵他們積極參與,打造理想中的大學校園。

“然而,大學裡推動這類醒覺的團體不多,目前大專團體多數是在辦活動,社會醒覺意識比較高的活動,則是少之又少。

“加上大學裡活動和團體不少,所以學生就會以自己的興趣為出發點,從中選擇自己想要參與的。”
另一方面,順發表示家長也是重要的角色。在整個校園選舉中,家長需要給孩子一個正面的教導或認知,甚至是支持。

“剛上大學時,很多學生因為不知道很多事,所以就容易害怕,也覺得無論什么情況都要聽話。
“其實基本上,是他們要了解自己的權益在哪裡,還有來大學后他們的角色是什么?這時候家長的引導很重要。”

當然,他補充說,學生不用勉強自己,只要他認為可以做多少,要做多少,就去做吧!最重要是量力而為。

順發的大學三年都在各種忙碌的活動和學業中度過。他坦言,積極參與校園選舉活動受益良多,比如認識什么是校園選舉、怎么選一個候選人,其他的還有包括校園民主,學生的權益等。這些都是課堂沒有教的知識。

《參與更實在》

鄭屹強
◆博特拉大學外文系中文组畢業
◆馬來西亞青年大學生民主運動财政
◆廢除大專法令聯盟協調員
◆隆雪華堂助理秘書
鄭屹強:「選舉的意義不在于輸贏,而是教導學生有關學校的操作方式,讓學生們共同成長。」
鄭屹強在中學開始就養成閱報習慣,對社會課題和大專生課題也深感興趣。當時,他雖然知道有關校園選舉的新聞,卻覺得只是普通選舉,更不知道它目的是為了什么?
進入大學后,他加入一些推動校園民主和關心時事課題的團體,參與過程有快樂,也會看到平時不知道的另一面,大大開拓了他的視野。
“開心的是可以認識志同道合的朋友,這些人都有共同理念,要把整個校園推向一個透明、民主、自由的空間。
“另外,就是增添一些在課堂裡所學不到的知識,包括民主意識和社會議題的看法,這讓我跟其他大專生的看法都有所不同。”
屹強曾經是某學生代表候選人的助選者之一,那時的他從宣傳、拉票等籌備工作都積極參與,並從中看到可以學習的空間還很大很寬。
“那時的報名費、海報、傳單和布條的影印費,都是學生自掏腰包。但是,我們做那么多的目的並不是要贏,而是過程中有什么收獲。”
另外,他指出現代學生對校園競選有消極的心態,這往往源自于社會情況,因為父母和大眾不鼓勵他們參與,繼而造成無力感。
無論如何,他認為打破消極心態的方法,就是通過實在的參與,學生應該去了解、關心。
“競選的時候,其實我們知道會輸,但最重要是參與校園選舉的整個過程,因為那是民主精神的體現。”

Saturday, October 11, 2008

民权运动之春可能再现吗?

80年代是马来西亚华团民权之春,在那个年代的华团面对种种的镇压与不合理政策的落实,筹组力量面对挑战。当时所推出的华团宣言、国家文化备忘录,都是为了争取民主人权、公正平等而努力,当时面对许多挑战,华团依然坚守岗位,不分你我地结合各种力量对抗执政集团。

虽然在1987年后的华团面对被渗透、收编后,逐渐在改革的前线中退了下来,但是在1999年还是能够结合2千多个华团提出大选诉求,向执政集团施压争取应有的权益。然而,今天大马经过政治大海啸后,民主空间打开了,但是华团民权组织排除异己的举动频频发生、华团因为个人利益而内斗的事件从没有间断过,这时,我们不禁要问这个应该发生吗?这样的斗争有必要吗?

如果面对强势政府的高度镇压时,华团都能够团结一致地面对挑战,但为什么今天执政集团身处弱势的时候,华团民权组织不乘机争取废除不合理的政策与法令,反而在内部进行文革式的清洗动作呢?华团领袖是被个人权力、个人利益冲昏了头,忘记自己本来应该扮演的角色、忘记自己组织斗争的目标了吗?

眼看内法安令的魔爪不断地在伸展、教育法令在国会进行修改辩论中,还有涉及所有民办大专的私立高等学府法令即将要开始进行修改通过,但是华团领袖、华教团体好像毫不知情地在进行内斗、内耗力量,所以与其各方人马不断地动员、笔战、互揭仓疤,进行还不留情的内耗,不如枪口向外,动员争取修改法令以容许民办大学使用母语教学、施压要求内安法令被废除,不是更加有意义?

所以,我大胆建议华团、华教团体与其动员内耗,不如趁着弱势政府正要修改私立高等学府法令的当儿,全力动员要求修改条文让母语能成为其中一个大专教学语,不就解决所谓的认证、升格大学的问题了,而不是要委屈求全地放弃本来坚守的母语教学来换取升格大学、文凭认证。

除此以外,不要忘记还有内安法令在我们背后随时准备张牙舞爪,所以除了争取修改私立高等学府法令外,华团领袖们更应该要全力支持联署由隆雪华堂、董教总、律师公会、废除内安法令联盟所联合号召的废除内安法令备忘录,并出席10月19日在隆雪华堂的废除内法令大会。
让我们一同把民权运动之春再次展现在马来西亚吧!